张景贤

张景贤(1912.11-1992.9),西安交通大学教授。1936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同济大学,同年留校先后任助教(1936-1938年)、讲师(1939-1940年),师从当时在同济大学任教的德国克劳斯教授,并担任机械系机构学、机械原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克劳斯教授严谨治学,潜心钻研的科学态度对张景贤的学术上的成长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此期间张景贤已在德国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工程学会会报”上发表关于机构学方面的论文。

                  张景贤(1912.11-1992.9),西安交通大学教授。1936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同济大学,同年留校先后任助教(1936-1938)、讲师(1939-1940),师从当时在同济大学任教的德国克劳斯教授,并担任机械系机构学、机械原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克劳斯教授严谨治学,潜心钻研的科学态度对张景贤的学术上的成长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此期间张景贤已在德国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工程学会会报上发表关于机构学方面的论文。

1940-1943年由于当时抗日战争的需要,张景贤去云南兵工署第22兵工厂和第5l兵工厂工作,任技术员、修理所主任、工程师等职。19436月被当时暂驻四川李庄的国立同济大学聘任为副教授兼机械试验馆主任,重新担任教学工作;19468月到1952年被上海同济大学聘任为教授兼出版组主任,负责全校教材出版工作。从l943-1952年张景贤教授担任过的课程有:“内燃机学机构学热工学机械设计应用力学内燃机试验等,为我国早期内燃机工业培养人材。此期间他还在当时国外联邦德国的机械工程学会会报、国内的科学科学记录等杂志上发表了一批机构学领域的学术论文:“摆线与旋转之间隙传动机构马台塞机构之推动方式机构之数量及其形态变化之理论基础摆线推动之活塞等。1952年我国进行高校院系调整,张景贤教授来交通大学工作,任教授和动力机械制造系副系主任,并于1953-1954年兼任内燃机教研室主任。1953年年底前苏联莫斯科鲍乌曼工业大学副教授罗纲诺夫应教育部聘请来交通大学工作至1955年年底回国。在这两年中他与1954年后继任内燃机教研室主任的陆修涵教授认真向前苏联专家学习,筹建了我国最早的内燃机专业和内燃机试验室。他们在前苏联专家协助下全面展开了内燃机专业的教学规划工作,并与天津大学等兄弟院校一起制订了专业的教学计划、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指导书等指导性教学文件。内燃机专业从l952年起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并有一批在1951年入学的机械系学生被调入内燃机专业学习。张景贤教授为当时的本科生编写了内燃机讲义,开设了内燃机原理课程,并从1956起招收四年制研究生,率先开始培养高层次内燃机专业人材。

l958年交通大学的动力机械制造工程系根据中央的决定全迁西安。张景贤教授坚决拥护中央关于西迁的决定来西安交通大学工作,继续担任动力机械制造系副系主任和内燃机原理教学工作,并培养研究生。他先后担任原农业机械工业部教材编审组副组长、国家科委机械组内燃机分组副组长等职,为我国内燃机专业教材建设及制订我国内燃机工业、科研发展规划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先后担任过西安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和编辑委员会委员。1981年张景贤教授受教育部委派作为内燃机节能考察团成员去联邦德国考察,回国后向有关领导部门提出我国应发展轿车柴油机及替代能源汽车等重要建议,他所指导的研究生研究的方向也开始重点放在内燃机节能领域。科研方面,张景贤教授潜心研究同心双动旋转活塞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其研究成果同心双动旋转活塞发动机理论发表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l963年第3期。

张景贤教授是我国内燃机专业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材培养方面最早的奠基人之一,在机构学及内燃机工作过程研究领域卓有建树。他生活俭朴、淡泊名利、治学严谨、辛勤耕耘,为我国内燃机工业的发展和内燃机专业人材的培养贡献了毕生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