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栋教授访谈录—五十余载古城情,尽书交大人品行
    2016-03-09 11:04:00 来源:西安交大校庆 浏览:

 

五十余载古城情,尽书交大人品行

——曹子栋老师专访

时间:2015年3月30日下午

地点:交大三村曹子栋老师家 

序:徐徐吹来的3月春风,轻拂着整个交大校园。转瞬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交大西迁至今,一甲子的岁月已如白驹过隙般悄然逝去。在这逝去的岁月里,无数交大人默默奉献,才有了交大今天的欣欣向荣。当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交大由上海内迁西安,一大批师生员工投身大西北,成为西部开发的先行者和创业者。交大西迁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开发西部、建设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孕育和创新了体现时代特征的“西迁精神”,这是西安交大的荣耀,更是西安交大的历史传承和开辟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5年3月30日下午我们在曹老师家楼下第一次见到了曹子栋老师,曹老师精神矍铄,丝毫看不出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

一、过往

曹老师于19431123日出生于古城河南省开封市南关区的一个革命军人家庭。那是一个战火纷乱的年代,正值我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他随其父母过着动荡不定、风雨飘摇的生活。曹老师幼年的经历,让我想起一句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曹子栋老师1961年于开封四中毕业后,同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锅炉制造专业,彼时西迁工作也刚刚结束。当我们问起交大当时是什么样状况时,曹老师这样说:“我刚来时候,还没有能动学院,那时候刚从机械学院分出去,当时叫动力系。受当时条件的限制,过去高校科研工作的内容和项目比较少,科研的容量也没现在丰富。”随后,曹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当时的具体情况,我们从曹老师散发着光芒的眼神中可以看得出来,虽然当时交大条件很艰苦,但他们那批人都是艰苦并快乐着。

 

二、梧桐树下

曹子栋老师工作期间,研究领域主要在多相流与传热,清洁能源燃烧,环境工程,高压全燃高炉煤气锅炉设计,分离式热管的设计。在校担任教师期间主讲课程:《锅炉本体布置与计算》,《锅炉及锅炉房设备》,《锅炉实验技术》,《锅炉原理》,《锅炉锅内过程》,《锅炉辅助设备》,《气液两相流及沸腾传热》。在学术著作上,曹子栋老师亦是成绩斐然,主持编写的主要著作有:《锅炉本体布置与计算》,《工业锅炉原理》,《锅炉测试技术》。此外,曹子栋老师发表多篇较大影响力论文,并且获得多项专利。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曹子栋老师获得多项奖励,如:全烧高炉煤气的高温高压电站锅炉获得199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金奖;220t/h全烧高炉煤气的高温高压电站锅炉获得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在与曹老师的交谈中,我们得知1988年审批副教授时,7位评委全票通过曹子栋老师晋升副教授,这直接展示出其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优点。此后,档案中还有这样记录:1994年晋升为教授,彼时,曹子栋老师还担任能动学院副院长,工作中深入实际,埋头苦干,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赞誉。在处理好学院工作的同时,其教学工作量也一直非常饱满,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授课过程中,曹子栋老师教书育人,善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渐解决问题。在科研工作中,作风严谨,一丝不苟,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发表了一系列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论文,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好评和鼓励。

曹子栋老师先后被评为1985年、1986年度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实验室工作者;1985年西安交通大学大学优秀教师;1986年陕西省高教局实验室先进工作者。 

三、展望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虽然曹老师已经退休在家,但他丝毫没有减少对交大的关注,从饮食到住宿,从教学到科研,跟我们分享了很多。

从交大美食,家常豆腐、狮子头,再到我们的住宿,冷热源稳定。老人说起这些,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对交大的深爱,正如老人前面所说,已经和西安这个古城、交大融为一体,这辈子再也不会离开这里......

谈到了交大的课外生活,曹老师这样说道:“你们现在的业余活动太少了、太差了。我们在下午4点半到5点钟时候,操场上人基本全满了,学生们都在运动。”简单的一句话,却着实发人深省——确实,和曹子栋老师他们那一代人相比,我们虽然有着更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但是身体素质却在慢慢下降,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同时也是学习的本钱,劳逸结合在大学生涯中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曹老师说起老师这个职业,他是这样表述的:“老师其实是一个演员,你得让学生去关注你。不能让PPT牺牲了教学的冲动和学生的热情。”曹老师已在交大舞台上了半辈子,如今即使在台下,他也不忘提醒每一位交大人要把自己的戏唱好,这样你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间、无愧于社会。

说起对交大的展望,老师从没说过追求所谓的排名,一直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正如老人所说:“无论多小的事,都蕴含着一定理论。原来机械系周惠久院士提出小能量多次破坏理论,从一些小事物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就告诉我们很多事情,都可以从小事做起,慢慢聚集能量,从小事突破,从理论上突破,寻找突破点,提出新理论。我们要结合自己学院实际情况,寻找不足,在学术上寻找突破点,进而立足中国,才能走向世界。拿新能源为例,目前教材不足,我们应该分析一下,哪些教材是必须的,而目前没有的,进而合力编写自己的教材。”

我觉得前辈们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不仅是他们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宽广的情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那代人很多都在践行着,就像曹老师,1961年进入交大,66年留校,2009年退休,在交大奉献逾半个世纪之久。当我们对他提起这件事,老人笑着对我们说:“我说我就是西安人,我这半辈子在交大,一辈子在西安。”半辈子都在拼搏,我相信交大人是生生不息的,我们会永远传承老前辈的精神财富。

正如校歌所唱: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模楷,邦国之荣华,校旗飘扬,与日俱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美哉吾校,鼓舞群伦,启发我睿智,激励我热忱......

缅怀前辈,传承西迁精神,交大人生生不息,拼搏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