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绍辛研究员—躬身一线 奉献毕生
    2016-03-09 11:35:00 来源:西安交大校庆 浏览:

躬身一线 奉献毕生



初见韩绍辛先生,他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丝毫看不出已是84岁高龄。每日里韩老先生都会打打太极拳,主张意行合一,心念专一,以气带动。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也像极了韩老先生的一生,认准了一件事就从一而终,奉献毕生的年华做学术研究,不曾后退亦不曾畏惧,迎难而上,一生无悔。

执着信念不屈服

韩老先生出生于江苏松江的一个贫苦家庭,儿时的求学经历几番因战乱中断。1950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做了一名工人。然而对于学术研究的热情和建设祖国的信念让他无法安于现状,韩老先生毅然决定辞去工作,继续求学。经过一番辛苦备考,1952年韩绍辛先生考入厦门大学机械系(后院系合并至南京工学院,即现今东南大学的前身)。那时国家正处于成立不久,百废待兴,韩先生抱着建设国家的一腔热血报考了动力机械系。韩先生的大学时光相比现在显得艰苦和单调许多,老师基本都是留洋回来的,而一些涡轮教材还都要靠自己翻译。韩先生回忆起大学时光,只是觉得很不轻松,每周都会安排三十几节课,一周只有周日休息一天,娱乐活动也就是看个电影,剩下的时间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那时大学时期非常注重现场实习,韩先生就先后太原热电厂安装工地认识实习、北京石景山发电厂进行生产实习,并分别于阜新发电厂和唐山发电厂做毕业实习。实习经历给韩绍辛先生对这个行业的基础认识,也激发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决心和信心。

义无反顾随西迁

1956年韩绍辛先生大学毕业后进入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涡轮教研室任助教,开始了坚持一生的教师生涯。1956年由于国家战略调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迁往西安。工作一年后,1957年动力系确定西迁,涡轮、锅炉、压缩和热能等几个老专业都相继迁往西安。据韩老先生回忆,当时交大一村基本建成,二村三村还在开发建设中,条件相对比较艰苦,气候条件由南方的温润转为西北的干燥也不甚适应,交通尚不发达,韩老先生还曾坐过50多个小时的火车回上海。然而相对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吓怕韩老先生这群有着满腔热血的交大青年教师,他们义无反顾踏上西迁的列车,依然勤勤恳恳为实验室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笔者看来,尽管除了上课就是看书的生活略显单调,但是正是因为他们这批西迁人耐住寂寞,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动手实践,才有了西安交大蓬勃发展的今天。

躬身实践做研究

1957年到1991年的3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韩绍辛先生一直坚守在实验室一线,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精神,无论从实验室工作还是课题研究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成果和心得。

韩绍辛先生自进入实验室以来,就一直坚持在一线做实验性研究工作,曾亲自研究搭建了透平叶片动频和动应力无线电遥测试验台、燃气轮机发电装置试验台、低沸点有机工质音速测量试验台以及磁化液体燃料物化实验台等,积累了丰富的试验台创建经验。韩老先生讲起搭建试验台的经历,也颇有一番心得。首先要打好实验技能基础,熟悉各项实验基础操作,做到不慌不乱,安排有序;其次,还要搞清楚实验设备的性能和参数,设备是试验台的基础;最后,一定要做好一个完整的试验台设计、安装、调试的全过程,不仅需要动力机械的知识,还要了解无线电等电学知识。韩先生说:多动手是搭建好试验台的关键,动手能力强了,任何问题都不会成为困难。

基于实验研究的丰富经历,韩绍辛先生还承担过多个国家级课题,比如低沸点工质透平关键技术研究、电磁场对燃烧影响的研究、高压增压变截面透平截面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制作以及透平叶片动频动应力多通道无线电遥测技术的研究制作等,还曾发表过《低沸点工质热力学性质对透平选型与设计的影响》、《气态有机介质的计量与测量》以及《电磁场对氢及碳氢燃料燃烧特性及火焰结构的影响(英文)》等多篇学术论文,硕果累累,可谓穷其一生为能源动力事业躬身实践做研究。韩绍辛先生用三十多年的学术生涯告诉我们,一生只做一件事,方得始终,终生无憾。

如今韩绍辛先生虽退休在家,却依然十分关心交大青年一代的成长,他告诫我们一定要加强动手能力培养,重视实践,认真对待实习等实践活动,继承交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永远铭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信条,勤动手,多动脑,用实际行动为母校争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