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璧玉教授—37载的坚守者
    2016-03-09 16:17:18 来源:西安交大校庆 浏览:

王璧玉教授—37载的坚守者


青春岁月,革命当歌

年少时的王璧玉很早就接受红色思潮的影响,她在中学时代参与到民主青年协会的活动中,从事组织宣传和反动政府接管工作。在此期间,她认真学习《新民主主义论》、《大众哲学》、《七大党章》等时代书籍,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缺少专门的人才,教育行业尤是如此。初中毕业的王璧玉主动要求来到蓬溪城关镇小学任教,并兼任政治辅导员。在工作中不断成长的她急切地感受到工业对于新中国的重要性,1953年王璧玉考入重庆大学动力系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进行学习。在建国初期相对不稳定的时代背景下,年少的王璧玉始终坚持着革命和学业,努力追寻着新青年的步伐。

交大巾帼,献身西迁

王璧玉教授来到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后就被分配在涡轮教研室工作,从事蒸汽轮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当时正值交通大学西迁的第二年,学校的周围是一片荒地,各项基础设施都不完善,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学校里面的住房紧张,王老师就和学生一样,挤在交大一村的宿舍里,几个人住在一个房间。房间里没有任何家具,只摆放学校发放的一张床、一个简单的写字台和几把椅子。所有的衣物和日常用品都用箱子打包,堆放在房间的角落里。学校里的餐食简单,鸡蛋和猪肉都是稀缺品,王老师经常是吃完小米稀饭就去教研室工作。

生活虽然简单,王老师一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每年的生产实习,王老师都会亲自带队前往汽轮机厂进行学习。生产实习长达半年,王老师就和参加实习的同学同吃同住。王老师说:艰苦奋斗是我们交大人永远的优良传统,我们要一起努力将它发扬光大。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王璧玉教授,在西迁的岁月里,为交通大学在西安扎根、发芽、茁壮成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书香满园,学无止境

出生在书香门第,王璧玉教授的身上透着一股独特的书卷气。她一直进行着将知识传承给下一代的努力和追求,亲自制定《汽轮机装置》、《热电发电厂》和《汽轮机课程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汽轮机装置》和《蒸汽轮机》等专业教材。

在学习和科研的问题上,王璧玉教授有着自己特殊的理解,那就是产学研相结合、学无止境。王璧玉教授的一生都在进行湿蒸汽两相流、低温余热利用和汽轮机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她告诉我们,小型汽轮机在装置动力和舰船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将国家、企业的需求和科学研究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经王教授设计优化的汽轮机组已在洛阳矿山机械厂、安庆化肥厂和能源勘探局等企业得到应用,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能源浪费。王璧玉教授根据自己多年在低温余热利用方面的工作成果和基本理论,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积极努力的将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严师慈母,桃李天下

在王璧玉教授的学生看来,她既是一位有着严格要求的老师,又是一位温暖慈爱的母亲。在学习和科研的问题上,王教授一贯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而在学生的生活问题上,王教授在涡轮教研室则是出了名的关心与呵护。有一位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得了肝炎,在寝室的生活极不方便,严重延误了毕业设计的进度。王璧玉教授就将他接到自己的家里,照顾他的起居,王教授还主动承担了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王老师的帮助下,这个学生不但身体顺利康复,还顺利地完成了毕业答辩。王教授告诉我们,每年校庆时的四月份是她最高兴的日子。很多学生都会回来看她,看到他们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王教授心里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这真的是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

天地做广厦,日月为灯塔。不知不觉中,王璧玉教授已经在交大的讲台上坚守了37载,她那艰苦奋斗、前赴后继、热血担当的崇高品格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交大人一定要将这百年薪火予以继承,为西安交通大学的未来谱写最美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