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卓烈老教授访谈录
何卓烈教授退休前为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教授,从事流体力学方面的相关工作和研究近四十载。1930年,何卓烈出生于温州市区,194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温州中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参加浙南游击队,后又陆续担任《浙南大众》杂志编委等职。1954年考入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1957年随校内迁西安,毕业留校后即参与流体力学小组的组建,历任西安交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多次获得校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1988年至1997年曾4次受邀前往日本多所著名学府讲学,并受聘为日本东京电机大学客座教授。《流体力学》、《离心泵基础》和《可压缩流体力学》这三本何卓烈教授主编的专著长期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学府的研究生教材。学术生涯中何老共计发表论文达40余篇,他的科研成果曾获“全国第四届发明大会铜奖”和“国家科技成果奖”以及2项实用发明专利。离休后从事国画、书法、摄影的学习和研究,担任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西安交大老年书画学会会长顾问等职务。
按照约定的时间,采访人员一行八人来到了何卓烈老先生家中,一见我们的到来,何老整理了一下白色衬衣的衣领,缓步走来,亲切的向我们问好。眼前的这位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身着灰色毛衣和黑色西裤,标准高级知识分子装束,丝毫看不出他已是85岁的高龄。家里茶几上整齐地摆放着学术资料,墙壁上整齐地挂着书法字画,大家风范尽显。何老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得知我们要进行一次访谈,他特意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做准备,回忆那些当年的故事。我们这次访谈,就从何老的游击队岁月开始说起。
谈起当年在浙南游击队的故事,何老打开了话匣子,回忆起往昔岁月,老先生既开心又激动。何老首先提到了对他从事游击斗争工作产生影响的两位重要人物,一是时任瓯海中学(何卓烈教授就读的初中,现温州四种)的谷寅侯校长,二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谷超豪先生。
1943~1946年,何卓烈教授在瓯海中学读初中,期间经历温州的沦陷以及国民党的暴政。瓯海中学正是谷寅侯先生倾注家财和精力创办的一所驰名整个浙江的中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谷寅侯先生亲自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国文课,其间表达了他对抗战胜利的喜悦,期待着胜利后建设新中国的愿望,“半个世纪过去了,谷寅侯校长的这一课,使我终身难忘”,何老在回忆录中如是说。如果说谷寅侯校长是何卓烈先生从事地下工作的启蒙者,那谷超豪院士就是领路人。谷超豪在考入浙江大学之前也读于瓯海中学,是比何卓烈大一级的学长,在学习上和思想上对其帮助很大。当时正值国民党统治时期,作为地下党员,谷超豪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积极发展人民群众,特别是学生,普及革命知识。对新中国的向往,以及对两位先生的崇敬,何卓烈于1948年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游击队的工作当然是充满了各种惊险,何老回忆起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眼神十分坚毅。六年当中,他经历过同伴叛变、领导被策反、国民党反攻温州城以及接头时子弹擦身而过等种种危险,也参加过土地改革,在农村与人们群众一起生活,担任生产队长时与妻子相识,最后,伴随着“共产党万岁!新中国万岁!”的口号,温州的人民重新开始了和平安宁的生活。何老强调,温州中学校园里的大樟树正是这段岁月的缩影,慢慢成长,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它伴我读完高中,送我参加革命,是我革命事业的见证”。直到1954年,国家需要大量人才,何卓烈再次响应国家号召,复习课程,得益于扎实的基础和高效的方法,他顺利考入了当时享有“北清华,南交大”美誉的交通大学。
秦腔电影《大树西迁》讲述的就是交通大学西迁,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刻画出这一壮丽史诗,作为西迁的亲历者,何老也应邀参加了电影的首映式。本次访谈的主要部分就是有关交大西迁的内容。
国务院决定1956年,交通大学主体内迁西安,广大交大师生在彭康老校长的率领下,积极响应,大家的思想很单纯,“听党话,听党走”,虽然大家都知道西安的生活条件完全不能和上海相提并论,但绝大多数教职工和学生还是没有太多的思想斗争,怀着对祖国的热爱来到了大西北,并扎根于此。迁校一年后,在校党组织的帮助下,何老的家人也被接到了西安,一家人再次团圆。然而,毕竟“乡音难改,乡味难忘”,以米为主要饮食的江浙人不习惯西北的面食.何老笑着回忆起当年骑自行车到二十多公里外的郊县换大米的往事。何老的妻子在交大图书馆工作一生,兢兢业业一辈子。对于交大校园,何老总结出交大的五道风景线:梧桐道、樱花道、腾飞塔、学松林和万寿桃,这也是每一个学子或游人慕名而来欣赏的地方。谈到彭康老校长对学校的选址,何老赞叹有加。唐朝时西安是世界的中心,兴庆宫是西安的中心,将交通大学迁至兴庆宫,寓意希望交大蓬勃发展,繁荣昌盛!何老特做诗一首表达自己的赞赏:
唐文化与交大
北对兴庆唐名宫,龙池饶水气候佳。
勤政务本殿遗址,沉香亭畔牡丹花。
西有丝绸路起点,南望乐原景如画。
乐天养竹启后人,东亭育人兴中华。
访谈中何老多次强调,交大西迁是新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光辉大事。“教育改革有很多失败案例,但是交大西迁是越看越成功的,是教育事业的丰碑。”尽管西迁之初很不容易,然而这在地下游击斗争经历的何老看来,这是浪漫的,是光辉的。西迁的历史,西迁的文化,西迁的精神,已经演绎成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学精神和文化,成为激励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动力。“只要踏踏实实做学问,培养出的学生能够真真正正的为社会所用,好刀使在刀刃上,把钱花在学术上,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交大在何老眼中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言谈中、眼神中充满了爱。
西 迁
总理亲问西迁事,义无反顾随师迁。
兴庆湖畔共挥汗,草棚礼堂聆贤言。
良师授课今犹在,道德风范脑海印。
母校扎根大西北,桃李满园教学严。
两行鸿雁越蓝天,速按快门抢入帘。
忆当年似雁西迁,看如今群星灿灿。
作为一个温州人,何老感到很自豪,离开故乡大半辈子,何老还能说出一口地道的温州话;身为一名西交人,何老感到很骄傲,随校西迁扎根西安,何老表示,“西安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何老撰写的回忆录中,封面是温州的江心屿,扉页是西安的大雁塔,这两座城在何老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至今西迁近六十载,这一代人将毕生的经历奉献给这座城市,浓浓的感情溢于言表。之前采访中何老就提到,自己特别喜欢唐文化,也特别喜欢像秦岭这样的名山大川,来到西安之后更是爱上了这里。交大人与西安,就像当年义务建设兴庆公园一样,“抬着一筐筐黄土,栽下一株株树苗”,交大人把自己的汗水洒在西北的黄土地上,与西安各界人民的汗水留在一起,为这座城市倾尽全力。对于西安的爱,何老也用诗来表达:
登西安古城墙有感
回眸西迁五十年,长安早成二故乡;
每见古都面貌变,老夫心境特豁朗。
今日重访古城墙,环望周遭旧街坊;
里外高楼平地起,现代唐都日日强。
接踵涌来内外客,不同语言颂增光;
历史遗踪当保护,中华文化大发扬。
何卓烈教授自留校以来,毕生精力投入于流体力学相关学习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知名期刊收录6篇,他的科研成果曾获全国第四届发明大会铜奖和国家科技成果奖以及2项实用发明专利。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包括现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史林,桃李满天下。何老家中茶几上摆放着厚厚的资料和书籍,都是他提前好几天专门为了这次访谈找出来准备的。
何老本科学习的专业是内燃机,初来组建流体力学小组时,他也是边学习边摸索,思考如何能将原来学到的知识与流体力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很快,他发现内燃机尾气排放的相关问题可以作为这个桥梁,旋即开始了相关研究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对流体力学有了很大热情,认为任何学科重在和相关知识的联系,重在和实际应用的联系。此外,何老还担任流体力学小组的党支部书记,干起了老本行。在何老的带领下,流体力学小组的水泵研究迅速发展,研发的水泵在农村应用十余年,还曾下乡寻找水泵方面的民间人才,深受人们群众称赞,那时交大的水泵研究可以称为行业标杆。
在流体力学方面,当时日本的研究水平远远领先于我国,何老自学日文,深入学习相关书籍的日语原著,开始了日文教材的编译,成功出版《离心泵基础》和《一元非定常流体空气动力学》,再加上自己主编的《可压缩流体力学》,这三本书凝聚了何老从教近四十年的心血,长期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等全国高校的研究生教材。得益于一次学术会议,日籍教授岩本顺二郎来到中国,惊叹于何卓烈教授所做出的工作,连连称赞,并向他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希望他来日本高校进行学术交流。这也开启了何老一生当中另一个重要篇章:1988~1997年,四赴日本讲学,并受聘于东京电机大学客座教授。访谈中,何老还特意找出了当年的邀请函以及相关赴日手续原件向我们展示,满眼都是骄傲与自豪。
何老坦言,流体力学作为基础学科,科研课题比较少,发展没有其他偏重于工业应用的学科快,但是前景是非常的良好。流体力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应用,此外学好流体力学对于一位能源动力方面的从业者也是十分关键,何老对现在的莘莘学子们就如何学习流体力学提出了四点建议:①把握好四个方程组②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搞清楚③一定要利用现代化技术④注重联系实际。
风云两甲子,弦歌三世纪,西安交通大学即将迎来她的第120个生日,同时也将迎来扎根西安的第60个年头,像何老这样无私奉献的西迁亲历者,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极好的铺垫。何老的子女也都有过在交大求学的经历,妻子黄月华也在钱学森图书馆默默奉献一生,何老一家堪称交大大家庭。当被问及校庆寄语时,何老想了想,片刻后说出了令在座各位十分感动的一席话:“热爱交大,热爱西安,这是两个基本点。学校的发展牵动个人的命运,个人的工作影响学校的发展,扎扎实实工作,踏踏实实做事。咱们交大是个门槛高、基础厚的老牌学校,学风一定要保持下去,艰苦朴素,踏踏实实。我想这样,交大的发展越来越好,交大的排名越来越高。”访谈的最后,何老再次用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学校未来的建议:
脚踏实地,学好基础。
与时俱进,专业创新。
把握机遇,挑战一生。
何卓烈老教授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文武双全,德艺双馨。他三次响应国家号召,加入共产党从事游击工作、考入交通大学开始学习研究、随校内迁西安扎根西北,每一次都充满了奉献,每一次都令人憧憬。退休前,何老是学术大家,教书育人,科研兴邦;退休后,何老是生活大家,琴棋书画,游历祖国。整个访谈中,何老对于交大的炙热的爱在言谈举止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使我们新一代交大人感同身受。何老是交大的缩影,是历史的见证,是后人的楷模,扎扎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脚踏实地,与时俱进,挑战一生!